2019年上海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1、文言文(40 分)
(一)默写(15分)
1, 不见去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查子〃元夕》
2, ____________________,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
3, 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醉翁亭记》
4, 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 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 6-7 题(4 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 这首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名字)。(2 分)
7,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2 分)
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 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 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10 题(9 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 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则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哪个与归?
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岳阳楼的“大观”表目前“衔”“吞”之气势。
B. 第 1 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 D.作者没办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 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
10. 第 2 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3 题(12 分)
廉范敌虏①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1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过.五千,移文
③ 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敌不过。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④,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解】①虏:匈奴。②故事:按旧例。③移文:发文书。④爇[ruò]火:点火。⑤褥
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1. 讲解文中加点的词。(4 分)
(1)会.匈奴大入塞( )(2)故事虏人过.五千( )
12. 翻译画线句。(2 分)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 |
13. “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廉范起初寡敌不过众;最后取得胜利主如果用了二个妙招: 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用我们的话概括)(6 分)
2、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20 分)
掌握与自己相处
①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但人的一生,多少都要面对怎么样与自己相处。哲学家 芝诺曾被问及“哪个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掌握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 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察看、去考虑,成为一个可以充满智慧的人。
②日常,有的人习惯于 gōngchóu 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独处就变得快要窒息、很难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考虑关于工作或生活的问题,但一直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魅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只能使我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营业额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掌握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己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理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高我们的境界。回溯历史,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 27 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 34 年,达尔文写
《物种起源》用了 27 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 40 年。假如缺少耐得住寂寞的定力,
没独处时的考虑,这类收获是非常难获得的。现在,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青年会选择给自己安 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日常思索生活、规划将来。因此,大家在学习 与社会交际的同时,也应掌握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与自己相处,首要条件是___________。有哪些样的生活追求,就会有哪些样的生活选择。
应当自觉校准生活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考虑、高尚的价值追求,排除外面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高与自己相处的能力,重点在于培养不断学习的好习惯。常识是提高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擅长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常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常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 激起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与自己相处并不是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维持一定量的独立,应当以思辨的见地看待和剖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⑤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掌握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 空的有益尝试。大家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用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14. 看拼音写汉字:gōngchóu 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5 .“掌握与自己相处”在文中的意思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6. 依据文章内容,完成填空。(9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何要掌握与自己相处 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掌握与自己相处 首要条件是 (2)
怎么样与自己相处 重点在于培养不断学习的好习惯
贵在 (3)
17. 以下这段文字在文中最适合的位臵是( )(3 分)
生活的道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一样的风景。擅长与自己独处,可以 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法、生活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 非天然可以习得,需要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A.①②段之间 B.②③段之间 C.③④段之间 D.④⑤段之间
18. 有人觉得第③段中李时珍、徐霞客等人的事例不合适作为论据,你觉得适不适合?说
说你的怎么看。(3 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20 分)
西瓜虫的春季
①春季进入了校园。
②一整个校园里,最早开的是白玉兰。前一天,毛茸茸的顶芽端坐枝头,像警觉的小动 物。第二天,皮毛劈开,露出花被片,似白色柞绸。温润香气荡漾下,山茶也跟着开了,硕 大花盘红艳艳,衬着油绿叶子,有种中式的喜气。
③山茶开了后,就轮到迎春和结香。前者开成了一片小型的金色瀑布,后者则把串串黄灯笼高挂枝头。学生们跑步,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每次经过那几棵结香,都要捂住鼻子。 结香的香气过于汹涌,叫人吃不消。只有学校里的皮大王宛若闻不到,一直去花坛偷偷挖着什么。
④老师捉住皮大王问:“为何逃课去花坛?”皮大王不愿说。但“同犯”不禁恐吓, 已经招了:“大家去种花。”
⑤老师问:“种什么呢?”
⑥“同犯”坦白从宽:“大家,把话梅核种下去,秋季,可以结出很多话梅来吃。”
⑦老师问:“如何个种法?”
⑧“同犯”说:“大家分工了,他早上去翻土,我下午去浇水。大家还从家带了鸽屎施肥。”
⑨老师道:“好的,那你们答应老师,一,借助课间休息去,不要逃课;二,浇水施肥的同时,要天天写种植日记。”皮大王抬起头,不可臵信,自己居然没挨训。
⑩惊蛰了,打雷了,下雨了。天气转暖,玉兰凋谢。皮大王趴在窗口,久久凝视。紫荆开了,海棠也开了,蓝色小花繁星般铺满地面,但话梅没抽芽。
⑾老师走过来,双手按在皮大王肩膀上。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走到花坛。皮大王一铲插下去,新翻出的泥土湿润,褐色土块里露出淡棕色的圆点,是话梅核。它们日日同意孩子的照 看,但什么动静也没。
⑿煮过的种子,不会发芽,老师说。然后他解说了种皮、胚和胚乳。埋过话梅核的地面被翻搅,从泥洞深处爬出好几个肥滚滚的西瓜虫来。老师捉了西瓜虫给皮大王,说,尝试一下 养西瓜虫。在鞋盒里搭建一个立体迷宫,用番茄皮为饵,引导它们认识道路,走出迷宫。
⒀那一个学期,大家班上每一个学生都养了西瓜虫。每一个人都在课桌里放一只鞋盒。胖乎乎的潮虫像含羞草一样,被轻轻一触,就滚成一个圆球。大伙兴高采烈去找老师。但老师在办公室的角落里坐着,桌上摊开一本全英文的书。
⒁1997 年的春季,我祖爸爸妈妈工作过的万人大厂,正从市区搬到郊区。国营大厂在砸锭裁员,而外资企业在浦东设市招人。老师和大家说这类话,仿佛在解说种皮、胚和胚乳, 仿佛在试图形解析释,为何再殷勤地浇灌话梅核,也不会开出花来。“我不想一直在这里,
你们能了解?”老师说。
⒂春季过去,大伙各自豢养的西瓜虫都养熟了。每天用饵驯导,它们大多也会绕开预设的歧途走出迷宫。
⒃后来大家把这件事情说给老师听,在 2017 年的互联网上。皮大王花了二十年,终于在跨国公司高管的页面上看到他的电邮地址。他回了一封全英文的邮件,说在年轻的时候做过你们的老师,亦感到十分荣幸。很书面的措辞。
⒄那时候他真的非常年轻,实在也比大家大不了多大岁数。年长些的老师把皮大王捉到他面前,是要他来做规矩。但他却耐心地等待在一边,等待孩子种话梅。话梅没顶出泥土, 但西瓜虫钻出了一个春季。
19. 第⑩段写景的语言多用短句,其表达成效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0.年轻的老师“耐心地等待”孩子们成长,主要表目前:(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师陪孩子们等待话梅核的成长
(3)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第⒁段“老师和大家说这类话”的目的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2.对第⒃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 分)
A. 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二十年来孩子找寻老师成了他的执念。 C.老师为能与多年前的学生重逢非常欣喜。D.或许老师忘记了曾为孩子创造的春季。
23. 说说你对本文标题“西瓜虫的春季”含义的理解。(4 分)
![]() |
![]() |
3、综合运用(10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24—26 题(10 分)
【材料一】
2017 年的一次民调中,英国人将“最喜欢的作品”投给了街头画作《失去气球的女生》。画中的女生迎风而立,红色的心形气球从手中飘走。旁边写着:“期望永存。”英国
《时髦》 杂志觉得,在艰困的“后脱欧年代”,这幅画反映了英国的政治气候,道出了大家的心声: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班会讨论“涂鸦”是否艺术?A 同学觉得涂鸦是城市“牛皮癣”;B 同学不认可,他觉得涂鸦是艺术的又一表现形式,并拿了以下几幅涂鸦创意作品给大伙看。
![]() |
24. 比较适合填入材料一横线处的一项是( )(3分) A.即便失去了,也别舍弃期望。
B. 小姑娘在,期望就在。
C. 只须期望在,所有终会再来。D.失去心,就失去所有。
25. 材料二,A同学说涂鸦是城市“牛皮癣”,他的意思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26.请选择图一或图二,描述作品的创意及成效。需要:40 字左右。(4 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4、写作(60 分)
27. 题目:最好的老师
需要:(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 不能透露个人有关的信息;
(3) 不能抄袭。
2019年上海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参考答案
1、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泪湿春衫袖
2. 譬如平地
3. 醒能述以文者
4 八百里分麾下炎
5. 但使愿无违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 6-7 题(4 分) 天净沙〃秋思
6. 元 马致远
7. B
(三)阅读下文,完成 8-10 题(9 分) 岳阳楼记
8. A
9. 处于高高的庙堂之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心。
10. 在抒写生活态 度和政 治抱负时 的深深忧 虑,以此引 发更多 志同道合 者的共 鸣。廉范敌虏
11. 适逢 超越
12. 匈奴从这将来不敢再入侵云中了。
13. 虏众盛而范兵敌不过 用星列般的火把吓退敌人 在凌晨敌人不提防时忽然袭击
2、现代文(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掌握与自己相 处
14. 觥筹
15. 安静地独处,独立地学习考虑
16.可 以让自己 的心灵 变得祥和 安宁,心理 变得清 澈如水 维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
能力17.C
18. 不合适。这类 事例共 同点是他 们的成功 花费了 很久 ,并不肯定 证明他 们是在独 处中收获自己。事例与看法没势必联系,所以不合适作为事实论据。
合适。这类人能这样长期地坚持写作就是有定力的表现,正凭借这份耐得住寂寞 的定力才获得了成 就, 与论述的 看法一 致: 在独处中 能让自 己的心 灵变 得祥和 安宁, 心理变得 清澈 如水。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9-23 题(20 分)
西瓜虫的春季
19. 表明时季转换之快,突出皮大王等待话梅抽芽的焦急心情。
20. 老师没训斥由于种话梅核而逃课的孩子 老师让孩子试着养西瓜虫
21. 讲解自己要离开是什么原因,期望得到孩子们的理解。
22.C
23.春季里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试着养西瓜虫,用饵正确驯导,大多会绕开歧途走出迷宫。 每个孩子就像西瓜虫,需要正确引导,孩子们正是在年轻老师耐心地等待和引导下自由 健康地成长,迎来生活的春季。
2、综合运用(10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 24-26 题(10 分) 24.A
25. 乱涂乱画,影响城市整洁美观
26. 示例一:将人行 道中的隔 离栏绘 成一条黑 白条紋的 蛇,使隔 离栏更为 显眼,也为 街录增
添了一点趣意。
示例二:画作中浇灌树苗的小姑娘与街道中的树完美融合,组合成了一臶完整的图画,表 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