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辅仁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室/欧勇玲
家有考生,全家上阵
孩子要中考、高考考试,做父母的如何能不关心?可是父母要小心不要帮了倒忙!
案例1:
屏毅是个大个子男生,平常喜欢打球,学习时常做事马虎、拖拖拉拉。为此,母亲常常唠叨他,但屏毅总说,“到高中三年级我就努力了”。真到高中三年级,努力可不是那样容易的!学校学习时间的延长已经让屏毅招架不住了,更不要说回家还要熬夜。到了下学期,屏毅看到成绩完全不见起色,自己也着急了,常常唉声叹气、坐立不安、摩拳擦掌。母亲每次看到孩子象个困兽一样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就生气,“早说你做什么来着,这会都到这时了还安不下心学习。就你如此还想考大学?”母亲的埋怨常常激怒屏毅,一顿唇枪舌箭后,屏毅干脆就不学了,蒙头睡觉。有时,屏毅不争辩,但听见母亲刺耳的唠叨,看见母亲责备、焦虑的眼神,屏毅感觉心里压着重重的石头,书本上的字一个也看不进来。
[案例剖析]:孩子成绩不理想,学习效率低,做爸爸妈妈的当然替孩子着急,担忧孩子耽误了我们的前程。同时爸爸妈妈也难免有强烈的挫折感,同样全心全意培养的孩子,付出心血,却要收成失败,当然感觉很难同意。但父母的担心、责怪的态度对于孩子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本来,孩子已经很自责、担心了,父母的态度就是在持续的告诉他“你做得不好,你一定不可以了”。这无疑在增加孩子的重压。
案例2:
雨晴学习最好,学习自觉性也强。进高中三年级将来,学习上的事情自己安排的很好。但母亲就是不放心。天天叮嘱孩子吃营养品、天冷了预备加的衣服,还要念叨上几十遍“别感冒了”,孩子外出时不停的叮嘱,回来时跟前跟后的问这问那,仿佛担忧孩子会丢点什么似的。雨晴偶尔咳嗽几下,母亲都要紧张半天,又是找药,又是熬姜汤。快到一模的时候,雨晴连续几天感觉有的胸闷、头晕,母亲更是紧张得不能了,连忙带到医院,虽然检查没什么不好的结果,但母亲将来关心的更勤了。奇怪的是,从此将来,雨晴常常感到身体不适,尤其是模拟试题之前,一直要难受好几天,甚至发起烧来。对这样的情况,母亲和雨晴都感觉很担忧,假如高考考试前出现身体问题如何解决?在一次和班主任交流的过程中,资深的班主任委婉地提醒道:“这种情况每年的毕业生中都有,你们试一试做做心理健康咨询能否解决。”
[案例剖析]: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常见存在学习重压过高的状况。人在长期重压大的状况下,难免出现身体不适的感觉。这类不适的感觉一般有症状不清楚、部位不固定的特征。假如不去注意它,这类症状就不会干扰学习、考试。但,假如过度注意这类问题,这类不适就会变得愈加真切,越紧张时,症状也越明显。雨晴的症状基本是重压引起的身体不适。在咨询过程中,雨晴也抱怨母亲一直“制造紧张空气。把事情看得太紧急”。“她一直提醒我,不要如此,不要那样,弄得我一直紧张兮兮的,感觉高考考试充满危险,这么多危险岂不是一定要失败吗?”
在探讨母亲过度担忧的问题时,发现两个动机。第一,母亲性格就比较多虑,总担忧不好的状况出现。第二,孩子乖巧、自觉,学习上无需母亲操心。但做母亲的感觉在孩子面临高考考试这么大的事情时,自己没起到应有些用途是很不应该的,而自己能做的就是搞好后勤,保证孩子的身体。所以就不断地在吃、穿、身体上关心孩子,没想到做多了反而起了坏用途。
案例3:
巍巍一直是个善解人意的男生,和父亲、母亲关系融洽亲近。上了高中三年级,巍巍一直维持很好的学习状况。这一年,偏巧母亲的工作也很忙,有时在家也要接听单位打来的电话,而且总是一个电话要打20分钟以上。巍巍对此颇有微词,感觉电话声音吵了他学习,甚至进步到母亲的手机铃声一响,他就生气,即便不在一个房间里,他也总感觉能听得一目了然。为此,他过去需要在学校上晚自习,但因为学校的管理规定等缘由无法达成,巍巍窝了一肚子气。
巍巍常常需要母亲在他学习累了的时候给他按摩身体,有时母亲太累了,父亲来给他按摩,他就非常不认可,觉得父亲按摩不认真不舒服。这类看上去非常小的问题,却使得巍巍常常情绪低落,学习遭到影响。所以他们全家来到咨询中心寻求帮助。
[案例剖析]:
咨询刚开始,巍巍的母亲就持续的反省自己做的不够,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其实,问题并非出在父母身上,而是出在孩子身上。高考考试的重压使巍巍潜意识里感到我们的能力不足以应对,他无意识地期望母亲能像小时候一样帮他解决危机,所以出现一些像孩子一样需要母亲不断关注(不要过多的注意力投入工作)、抚摸(需要按摩)的行为。其次,巍巍的不断抱怨也是在期盼父母的保证——就是他考得不好,母亲也还能像原来一样爱他,而不会责怪他、疏远他。剖析了解了这类缘由,大伙仿佛都松了一口气。咨询师引导父亲、母亲正面表态:巍巍学习已经非常努力了,即便考得不好,父亲、母亲都不会怪他。其实,这里也暴露出巍巍个性不够成熟的问题,潜意识里期望可以逃避重压,让其他人帮自己承担。剖析了解这类,会让孩子舍弃这类不适合的期望,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个人努力上。
父母的什么行为在不断激起孩子的考试焦虑?
高考考试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说是一个空前的重压事件,而这个重压源持续时间又长达10个月,所以不少孩子难免经不住考验。父母一直期望最大限度的帮忙孩子,但如何才能有效帮助孩子,而不是给孩子制造新的负担呢?下面汇总了父母最易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
1、将父母的焦虑转移给孩子
对于高考考试,有的父母的焦虑程度比孩子还高,总感觉孩子应对不了这么大的考验,特别担忧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致使考试失败。但学习的事情只能靠孩子自己,这种帮不上忙的不可控感致使父母愈加担心,所以父母就持续的唠叨、侦查甚至批评、指责。潜意识里,父母感觉:“我可是提醒你了,再考不好就不是我的责任了。”其实这种提醒只能加重孩子的负担。备考,无人能做到100%的不懈奋斗,当学习状况不佳时,本来孩子自己心里就着急,父母一再提醒,更是雪上加霜。
2、不允许孩子发牢骚
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总是爱抱怨,抱怨老师安排复习不合理,抱怨同学影响甚至抱怨父母照顾不周。这个过程其实是宣泄情绪的有效过程,孩子总是并不期待父母帮助自己解决这类问题。所以父母要耐心的倾听,不要感觉孩子的抱怨是由于看问题不全方位或者感觉孩子对我们的抱怨是不公平、不适当的。父母更不要特别积极的出谋划策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由于父母的解决方法总是无效而且容易致使孩子逃避责任,反过来,父母也会感到孩子愈加不可理喻,提出的问题愈加“不靠谱”。
3、过度关注和过多照顾
父母的嘘寒问暖,悉心照顾,开始会让孩子感到温暖,时间长了反而成为负担,不少孩子都感觉爸爸妈妈付出了这么多,期望的是自己“好成绩”的回报。但这个回报并非那样容易做到的,无形中,孩子会反感父母的照顾。
还有的父母会反复强调身体、吃饭、睡眠等等问题的重要程度,结果致使孩子觉得身体不舒服(饭吃的不香、睡眠不好)就没办法学习或考试。其实这类原因的影响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有了父母言语的暗示用途,反而克服不了了。
4、拿我们的孩子和其他人的孩子比
父母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的孩子的长处,是想告诉孩子:“我相信你可以做得和他一样好。”但孩子同意到的信息却是:“我觉得你永远也比不上他。比不上他,你就注定是失败的!”。
以上说明了父母不应当干什么,但父母更关心的是应当干什么?其实几乎所有些父母都已经做得太多、太过了!只须能不做这类有害的事情,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