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怎么样培养孩子“感受美好”的能力

   日期:2025-03-27     来源:www.zmlly.com    浏览:390    
文章简介:大家一直想着如何去面对这类问题和改造这类孩子,却总是忽视每一个问题背后所隐含着的积极原因。比起苦口婆心地强调“这是为你好”,让孩子自己感觉到所学之物的美好更要紧。

大家一直想着如何去面对这类问题和改造这类孩子,却总是忽视每一个问题背后所隐含着的积极原因。比起苦口婆心地强调“这是为你好”,让孩子自己感觉到所学之物的美好更要紧。



比起掌握一样乐器,掌握感受音乐带来的幸福感更要紧

维持孩子对某样事物的兴趣,第一得让他一个人感觉到该事物所带来的美好。

我家孩子米米喜欢听交响乐,我于是期望他接触一样乐器,但他好像没做好相应的筹备,特别对钢琴,能看出他想尝试,但又担忧太难,没信心接触,平常练琴都是走进琴房,猛按一通琴键,不出五分钟的时间就走掉了。

我得做点什么。于是昨天,当他照常走进琴房的时候,我也跟了进来,关上房门,安静地坐下来,闭上双眼认真地听他弹着,他也开始变得认真起来,不再是那种猛敲键盘,而是把手指轻轻地落在键盘上,我告诉他:“我听到了小鸟在唱歌。”

他弹得更起劲儿了。

“嗯,还有一只喜鹊落在了树上,晃着她的长尾巴。”“目前是太阳升起来了,还一跳一跳的,慢慢地向上升,嗯,我看到一轮金色的大太阳,阳光好温暖。”“目前我仿佛来到了森林里,嗯,仿佛闻到了草的香味儿,还有风吹着树叶在晃动……”

这类都是我真实体验到的,闭上双眼去感受那些音符,发现那种没任何技术成份的随便组合居然可以那样动听。就在我这个忠实听众的实时解析中,他那天就如此谱曲谱了半个多小时。我也丝毫不感觉累,本来学习音乐或者让孩子学习音乐,都是由于大家能感觉到那些音符的美好,感觉到音乐带给大家的满足。

因此,我并不担忧他对乐器“感不感冒”,我也并没责备他为何只能乱弹一气,一个人假如可以真的感觉到音乐的美好,那学一样乐器只不过一个技术问题,只须他做好筹备。退后一万步讲,即便到最后没去学,他也会比那些学过乐器的人更能领会和赏析到音乐带给他的幸福感,这在我看来,比什么都要紧。

让孩子把做事的新鲜感,内化成自我成长的动力

我又想起了不少事,不知从何时起,米米培养了睡前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整理好放进书包的习惯,开始自己剪指甲,天天张罗着喂家的鱼……这类事情不是我要他做,而是他想去做。

当我问他“你明天想带什么去婴幼儿园?是把小汽车放进书包还是把恐龙放进书包?”当他拿起恐龙放进书包的时候,我非常同意地告诉他:“你提前就做好了这么多筹备,非常有计划性,明天就能直接拿着书包去婴幼儿园了。”他又快点把水壶也放进了书包里。

结果是,他天天都会提前一天装好书包。

当我看到他拿着指甲刀自己剪指甲的时候,他才刚好五岁,还好,那是一把儿童的安全剪刀,他非常认真和小心地一点点剪着,由于动作不熟练看上去格外的小心翼翼。我非常赏析地告诉他:“剪得好认真,你已经能自己照顾自己了,还把指甲里的小细菌都给剪没了。”大家还一块把剪完的指甲拍了照片发给父亲,他当时的自豪溢于言表。

结果是,他这一年来都是自己剪手、脚的指甲,并且觉得这就是他一个人该做和乐于做的事情。

当我看到他喂家的小鱼,我就告诉他:“我发现只须你一走过去,小鱼就会向你游过来,他们一定特感谢你照顾他们,给他们送美味的。听,他们嘴里发出的声音是否在说‘谢谢你’……”

结果是,他真的把喂鱼当成是一件令他一个人非常高兴满足的事,看到小鱼们向他游过来,他感觉照顾他们就是我们的责任。

所以,要让孩子把做一件事情的新鲜感内化成自我成长和需要的动力,非常重要的,是让他真的领会到这件事带给他的意义和价值。

别试图改造孩子

我常常和很多父母聊天,从他们嘴里冒出来的“孩子的问题”一直惊人的一致。孩子敏锐、胆小如何解决?孩子脾气暴躁如何解决?孩子一直输不起如何解决?孩子特别害怕出错如何解决?孩子动不动就爱哭如何解决?……

听完之后,我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大家一直想着如何去面对这类问题和改造这类孩子,却总是忽视每一个问题背后所隐含着的积极原因。其实,敏锐也意味着感受性强,胆小也意味着有察看力,怕输意味着有角逐意识,即使是发脾气、哭闹也意味着大家给他的安全感足够,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大家展露真实的感受,丢掉情感上的负担……

看到这类“问题”背后的积极原因,能让大家更从容地改变局面。为此,大家可以做些什么呢?

譬如:

1

忽视负面的原因。

调整好我们的情绪,不去强化孩子胆小、怕输、没自信、脾气暴躁的问题,负面强化的力量可是不容小觑的。负面的强化久了,孩子身上就自然而然地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从父母嘴里讲出的“你如何这么胆小呀”比从任何一个人嘴里讲出的都有杀伤力。

2

接纳、同情孩子的情绪。

孩子害怕、害臊、不想输、生气愤怒的情绪应该得到接纳。你可以试着和孩子说,“见到这么多陌生人,的确是一件叫人非常不好意思的事情”、“我以为我会赢的,没想到我也会输,输的感觉的确不好受,不过没关系,我还有机会赢,恭喜你!”、“你非常生气,但你像刚刚那样大喊大叫也让我非常难过,假如你非常生气,你可以换种方法告诉我。”

3

正向积极的引导

除去忽视、接纳,大家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正向积极地去引导。

讲故事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当孩子看到故事里的小动物和自己有类似历程的时候,就会感觉被深深地安慰,然后在故事里得到不少启发和建议,这比大家的说教和建议更容易让孩子理解和同意。

4

放大积极的原因。

向孩子传递一种信息:敏锐、胆小、有情绪、害怕输不是坏事,由于那就是你真实的感受,但大家还可以想到更为积极正向的方法去面对这类问题。

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察看完其他人骑了双轮自行车后自己也去勇敢地尝试”、“你刚刚非常生气,我看到你的脸都气红了,但你还是走到母亲这里,告诉我你有多么的生气,还把你的解决方法告诉了我”……这类都是一种正面强化,告诉孩子你看到了他的努力。

前不久去爬山,不巧遇见山上下雨,大家都没带雨具,幸好同行的叔叔阿姨把我们的伞和帽子让给了米米。这本来是件非常“悲催”的事情,但换个角度看呢?大家一直忙着低头爬山,没能全心全意地去赏析山中的美景,这场雨却让大家得以在山脚下停留,因此看到了雨滴从树叶上滑落下来的情景,听到雨点滴落在岩石上的声音……

作为爸爸妈妈亦是这样,大家天天匆忙地跑在婴幼儿教育的路上,生怕让孩子的成长留下一点遗憾,大家非常累,但大家偶尔也应该慢下来,陪孩子一块感受克服种种成长难点的乐趣和价值。当大家如此做了,大家就会发现,婴幼儿教育路上同样有花香、有鸟叫。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